必胜印刷网

印刷术起源在德荷韩?

发表于:2013-02-26必胜网信息中心

  印刷术作为一枚具有光荣意义的勋章,国人已经将其小心呵护的捧在手心里。随着印刷术发源地争论的此起彼伏,我们惊奇的发现,印刷术的发源地已经出现了不少于3个,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多?但既然是源头,就不可能这么多,到底哪里才是印刷术的正牌故乡呢?

德国

  《大不列颠简明百科辞典》的人物词条,收录了德国人“古登堡”,给他的身份认定就是工匠和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在欧洲最先用活字印刷《圣经》。

  为什么少数西方人只承认古登堡为印刷术的最早发明人呢?

  古登堡年轻时曾学金工,后从事金属活字的铸造和金属活字版印刷的研究,并建立了活字版印刷工场。1450年前后用所制活字字模浇铸铅活字,排版印刷了《四十二行圣经》等书,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古登堡还根据压印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械以代替手工刷印。他使用金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方式崭新的地方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过去的木刻的底板无法重新使用,它们只能印刻在上面的那一页,而无法用来印其它的页了。直到今天为止古登堡的圣经算做是印刷艺术中的一份珍宝,尤其它的排版非常美丽。在上个世纪末,一些权威的报纸杂志,在总结上一个千年世界上的重大发明的时候,就把15世纪德国的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列在第一位。

  此外,还因为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有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毕N发明泥活字印刷的记载,但由于当时的活字印刷品未能流传于世,以致后来有人怀疑中国对活字印刷术的首创。有人说历史上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几乎没有采用过。从宋朝一直到明清,大量采用的还是雕版印刷,对印刷业产生革命性推动作用的,不是毕N的泥活字,而是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铅金属活字,使印刷成本大大降低,是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促进了信息在西方的广泛传播。而在东方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活字印刷的发展和普及比较缓慢。

 

[pagebreak]


 韩国

  韩国也被认为在活字印刷的发展当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发现了一种14世纪的活字印刷品韩国的金属活字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韩国一些专家认为,毕N的活字印刷术只是一种思想,没有在实践中使用,毕N制造活字后便将其收藏起来,束之高阁,他们才是活字印刷的最早发明者。

  2000年6月,韩国清州市的古印刷博物馆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重新整修,兴德寺就是韩国的金属活字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的刊出地,在博物馆入口的醒目位置,摆放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证书。《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在该会议上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本。在整个展览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国——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被不公正地抹杀。许多关键的技术环节用的就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的毕N的方法和王桢在《造活字印书法》中以及金简在《武英殿聚珍版程序》中所用的工艺流程,十分明显,然而却均不加以说明,只讲韩国金属活字发明最早,对印刷术贡献最大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的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充分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时间最迟应该在南宋,也就是12~13世纪,早于15世纪的德国,更早于韩国。
[pagebreak]
荷兰
 
奥运会后的神秘来信

  施奈德斯是荷兰小城哈勒姆市的市长,身为一方父母官的他,在看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对“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一说提出了抗议,声称印刷术是荷兰人科斯特发明的,并表示“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他在信中说,虽然开幕式很精彩,但也有不少瑕疵,“印刷术是由哈勒姆市市民科斯特于公元1400年前发明的。”信中,施奈德斯还附了一张科斯特雕像的照片。

  印刷术是荷兰人发明的?“这怎么可能呢?”众多网友纷纷以“无稽之谈”、“可笑”等言论表达对信件内容的不满。

  施奈德斯的说法也引起了部分荷兰华人的不快。阿达是生活在哈勒姆市的一名年轻华侨,在听说这位市长的行为时表示,“觉得很奇怪,不可理解”。阿达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正考虑联系当地华人华侨给施奈德斯市长写抗议信。”

 

[pagebreak]

  中国

  毕N,北宋布衣,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即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了其方法。毕N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是我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对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N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毕N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

  沈括比毕N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毕N制造的陶活字后来归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毕N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可见印刷术的发源地毫无疑问应在中国。

关于必胜印刷网
必胜网为印刷行业客户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专业内容的收集、新闻资讯的发布、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为行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等主导业务。
Copyright(c)2017 Bise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