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印刷网

王佑华:包装界的常青树

发表于:2013-08-27中国印刷包装市场

  “王佑华是包装界的名人,也是包装界的常青树,在包装界没有她办不成的事,她一身都献给了包装事业。”在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石万鹏用了这样一席话,评价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王佑华。


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 王佑华

  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初识王佑华都会被她的活力热情所感染。虽已年过花甲,可说话时中气十足,完全逆转了岁月的年轮。她是包装行业的“110”,为企业牵线搭桥、义不容辞;她是政府机关的“智囊”,为公共事务建言献策、事必躬亲。繁忙的工作,并不影响她对精致生活的追求,驾车、唱歌、拍写真,她乐此不疲。作为包装界的常青树,王佑华的故事耐人寻味。

  入行包装业她也没想过

  为包装行业奉献20余载,王佑华却说能与包装结缘,自己也没想到。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5年,那是王佑华事业的转折点。之前,她是昆明市轻工局的一名技术人员,工作的内容与包装没有任何交集,可她的包装情结却在那时萌生了。

  当时昆明生产一种名为龙门牌的洗衣粉,包装上印的图案仅为寥寥的几根草,非常粗糙。这让一向追求完美的王佑华总感觉有点不舒服,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闪过,何不自己设计一套包装图案呢?下班回婆婆家接小孩时,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建筑行业出身的公公非常支持,并按照王佑华的设计构想,当即画了一幅西山龙门图,并配上繁体的龙门二字,一幅精美的包装设计图案出炉了。“当时还没有电脑画图,就请了昆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帮忙完成后期制作。”与包装行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王佑华仍记忆犹新。经她建议,生产龙门牌洗衣粉的企业采用了这幅包装设计图案,产品一面世就广受好评。“包装应该有当地的特色”,这就是王佑华对包装最朴素的想法。

  设计包装图案,王佑华小试牛刀。而在昆明市标准化协会兼职工作的经历,又让她与国外同行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让她时刻感受着中外行业协会发展差距带来的冲击。“国外的行业协会起步早,受重视,发展快。”她认为,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行业协会,在国内也应大有作为。此时,包装行业再一次走入了王佑华的视线。“昆明的包装工业落后,出口国外的产品以低价卖出,人家重新加工后,又以高价返销,商品价值流失严重”,这让她痛心疾首。1985年4月,由王佑华等人发起的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成立,王佑华调往协会工作,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包装行业的大门正式向她开启。

  万事开头难。一张简陋的办公桌是协会起家的资本,比艰难的物质条件更让人头疼的是昆明市包装行业发展的状况,“企业布局分散,经营理念落后,当时连一台吹瓶机、吹膜机都没有”。尽管当时国家已开始重视包装问题,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中国包装联合会的前身)和中国包装总公司也已相继成立,“但那个时候,国家重点扶持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包装产业”,对远在西南边陲的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来说,则鞭长莫及。

  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王佑华没有退缩。她力荐由昆明市政府分管工业的领导来主抓协会工作,疏通政府渠道,并将经贸委、计划委员会、统计局等单位的人员吸收进来,增加协会的服务职能。为了加强与中国包装联合会的联络,王佑华大胆自荐,申请成为中国包装联合会的理事,从此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能够在第一时间聆听到中央的声音。

  行业搭戏台,企业是主角。“当时,企业对包装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包装纯粹是增加企业成本。”为摸清家底,也为宣传包装的理念,在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成立初期,王佑华每天奔走于各大企业间,最多的一天走访了13家。遇到吃饭时间,就在职工食堂解决,“一来节约时间,二是不给他们添麻烦。”面对市场,企业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想要得到企业的认可,首先要让他们尝到包装的甜头。技术出身的王佑华,选择将技术作为服务企业的突破口。她曾经为当地一家包装印刷企业牵线搭桥,引进柔印机,打通了产品通向国外市场的大门;为多达铭瓷有限公司的产品改进包装,使产品销售创外汇10万美元;为昆明卷烟厂重新设计包装,增加激光防伪商标,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鲜活的实例不胜枚举,感受到包装魅力的企业纷纷主动要求加入协会。协会还专门成立了包装应用专委会,使包装用户紧紧团结在协会周围。王佑华鼓励包装企业创新,一直主动帮助企业申报科技成果,很多企业申报技术创新成果的材料,都是在她的帮助下完成的。从2000年至今,昆明市包装行业共有15个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此外还有一批市级技术中心。

  如今的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大家庭”,现有团体会员75名,个人会员487名,19个专业委员会,1个法律事务中心及《中国包装报》云南记者站。与协会发展同步的是昆明包装行业的快速飞跃,在王佑华随身携带的黄色小便签本上,记录着这么一段话:“截至2010年底,昆明市包装行业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46家,包装工业增加值为19.5亿元,实现利税7.15亿元。”相比协会刚成立时昆明包装行业的“一穷二白”,这些数字已算不出翻了多少番。对于行业公布的最新数据,王佑华总是细心地记录下来随身携带,多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她已经习惯了。

[pagebreak]

  协会“大管家”她奔走操劳

  带领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从无到有,到逐步走上正轨,王佑华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将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办出特色,是她的追求。

  勇于创新的王佑华,时刻关注着世界包装市场的最新动态。与国际接轨,成为了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的一大亮点。如今,出国对王佑华已是家常便饭,“我去的国家太多了,光美国都快20趟了。”在王佑华的办公室里有一个陈列室,那里全是她收藏的“宝贝”:水果箱、手提袋、啤酒瓶、火柴盒……琳琅满目。“这个用瓦楞纸做的火车是在法国展会上看到的;这个用塑料做的啤酒瓶,当时展会上只有一个,让我拿回来了;最近盛爆米花的桶又出了问题,我办公室那个是绝对环保无害的。”念叨起自己的“宝贝”,王佑华如数家珍。陪同她一起出国的同事,都一致反映:王会长太认真了,参加展览会时每个展台都要看,每件样品都要带回来。为了带回这些样品,王佑华的旅行箱都拎坏了好几个。

  “与国外企业交流,我都是非常有诚意的,特别是要注重细节。”偶然的机会,王佑华得知希悦尔公司亚洲区总裁李欣要来昆明度假。能够与世界顶级包装企业对话,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李欣答应为昆明的包装企业家做讲座后,王佑华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中。从选择场地到会场布置,从确定参会人员到安排交通食宿,王佑华每天都忙到夜里两三点,有时半夜电话还在占线中。大家都心疼她,“你是不是都不睡觉啊?”可是太忙了,她已经顾不得这些了。王佑华的敬业和诚意,赢得了国外同行的尊重,前年希悦尔公司总裁还特意邀请她到公司总部参观。这份荣耀,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相比较学术层面的交流,一对一的专项技术指导更能针对企业问题对症下药。在一次交流会上,昆明清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特意向王佑华递上了名片,“当时我就想,肯定是包装出了问题。”果不其然,该公司包装鹅系列产品的薄膜特别容易破,影响运输,质量也难保证。由王佑华牵头,希悦尔公司为其重新设计了包装,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花都,昆明每年有大量的鲜花运送到各地。“之前企业都是用一个纸箱子,上面戳上几个洞,送到的时候花都已经开了。”一直为此焦虑的王佑华,在一次展会上惊喜地发现西班牙博斯公司的纸箱成型设备,能够很好地解决鲜花包装问题。她当即就向博斯公司人员发出邀请,马不停蹄地组织他们到昆明指导工作,最终昆明怡游翔包装公司引进了博斯公司3台纸箱成型设备,解决了鲜花包装的问题。

  为结束昆明地区包装企业分散的状况,实现集群效应,由王佑华提议兴建的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已经挂牌成立,分别是位于官渡工业园区的“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昆明)”和位于嵩明杨林工业园区的“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嵩明)”。最近王佑华又开始为包装企业的融资问题忙碌了。先前与中国工商银行的合作,让昆明的包装企业尝到了甜头。后来王佑华得知民生银行针对印刷包装企业的优惠措施后,又立即投入到了与昆明民生银行的合作准备中。

  石万鹏会长曾评价说“王佑华非常有责任心,大事小事她都要过问,在包装界没有她办不成的事。”每次举办会议,小到代表证的设计,王佑华都亲自参与。常年服务企业,为她积累了好人缘。厂里遇到大事小事,都喜欢打电话给她,就连为新生小孩的取名都来找她。大家觉得她是办实事的人,找到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企业办事,王佑华有自己的原则,“能办的全力办,不能办的想法办,实在办不了的要给对方说清楚。”

  每天面对头绪繁杂的工作,打理上下左右的“关系”,有时还会遭遇不理解甚至刁难。王佑华感慨地说:“做协会工作挺难的,能够坚持到现在,酸辣苦甜咸都经历过了。”有时企业的思维赶不上她思索的节奏,她提出的建议并非都能得到及时回应,这也让她感到困惑。然而,每年的春节团拜会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包装企业,看着昆明的包装行业在一天天壮大,这是王佑华最欣慰的时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pagebreak]

  包装外的世界她依旧精彩

  2009年,昆明市第十一届政协会议会务组收到一项提案,是关于设立交通法庭的建议。这个建议转到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领导起初以为提案者是来自公安系统的老同志,因为涉及的内容非常专业,没有长年的观察思考,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当他们看到王佑华时,还是大吃了一惊,原来是位外行业的老太太!

  从1996年起,王佑华连任了三届市政协委员。这一称谓在她看来是荣誉,更是责任。政协委员的身份,让王佑华有更多的机会将包装行业的声音传递出去。但政治协商内容广泛,王佑华关注的领域也并不局限于包装行业,她关注社会民生,反映社情民意。每一条建议的提出,都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写一则关于出租车规范管理的提案,她专门去了趟上海,考察当地出租车车队的管理情况。为规范城市管理,她开车沿街一个个数每条街道安装了多少广告牌。王佑华还是昆明市政府参事,建言献策已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下半年她将重点考察昆明市的包装物流系统,她说:“智能化的物流包装,是实现十二五规划倡导的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重要举措。”

  王佑华不仅是包装行业积极的践行者,也是一位传播知识的布道者。她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包装学》、《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等专著已陆续出版,她在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并获得全国性大奖。她是西南林业大学的客座教授,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包装企业参加实习,并亲自为他们授课。此外,乐善好施的她还在该校设立奖学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昆明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府参事、西南林业大学客座教授.......每一项头衔就意味着一份责任,每一个角色王佑华都演绎得有声有色。有人称她为“女强人”,相比之下她更喜欢“强女人”这个称呼。爱工作,并不排斥享受生活。职场上雷厉风行的她,生活中却是一位追求精致生活的小资女人。

  年近六旬时,王佑华考取了驾照,要比倒车技术,年轻人在她面前都稍显逊色。她是周杰伦的铁杆粉丝,《菊花台》、《青花瓷》是她的拿手歌曲。平日里,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再晚她都赶回家吃饭,爱人总是等她到家后才开始炒菜,她甚至被“惯”到连洗衣机都没开过。周末到了,俩人会结伴出去打高尔夫。出国时,爱人的远洋电话会准时唤她起床。一双出息懂事的儿女,是她最大的骄傲,她有时还会被拉去为大家传授如何教育子女。

  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这份美好连上天都有点嫉妒了。2003年9月10日,一切都改变了。忙碌一天回家的她,发现相濡以沫的爱人因突发心肌梗塞溘然长逝。这一飞来的变故,彻底击倒了王佑华。那一夜,她痛彻心扉。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第二天她仍然准时出现在了协会的办公室里,不失常态地主持了既定的商务洽谈会,对方是英国加工与包装机械协会西部开发的投资总裁,来昆明考察玻璃包装和饮料企业。那天的会议非常成功,在会后的招待宴上,担心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大家,她强捺住心中不断翻涌的悲痛,劝客人说“我胃不好,你们多吃点”,自己只是象征性地喝了点白开水。坚持把客人送到机场后,王佑华才匆忙赶回家料理后事。采访中当我们谈及此事时,她只是淡淡地说:“会议都安排好了,对方还是英国人,如果我不去主持,英国人怎么看我们。”但说话间,她的眼圈又红了。

  爱人的去世,让王佑华感觉很是不习惯,即便到今天,她在家唤女儿时还会叫错成老伴儿的名字。不过,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是好好活着,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王佑华整理好爱人遗留下的书稿,将其付梓出版。当初爱人组织内容,王佑华负责设计,这本是俩人“四手联弹”的作品,真正问世时却已物是人非,多少让人嘘唏不已。出差时,王佑华总会把这本书带在身边,就像爱人一直在身边陪伴着她。一个人承载两个人的使命,她没有理由不好好生活。每天即使工作再晚,王佑华也不会随便吃点东西凑合。“抱着ipad,开着车,到一家西餐厅,先来一盘水果,喝上一杯咖啡,吃上一份西餐,再开车回家。”她就是这样,会工作也会享受生活。

  在王佑华的钱包里,有一张她于1969年拍摄的照片,精致的发型,出众的气质,散发着时尚的魅力。这张她最喜欢的照片,还有一特殊的用处:每次到理发店,造型师问她剪什么发型,她就会拿出照片,“照这个剪”。王佑华每年都会拍一套写真,儿子是她的“御用”摄影师,照片拍完后,母子俩还会在网上讨论写真集如何排版设计。她对电子产品情有独钟,外观时尚是她的首选标准。她会玩手机游戏,对苹果手机上的投篮尤为擅长,在机场等候时,忙里偷闲也会玩上一把。

  每天的忙忙碌碌,有人心疼她,“不会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力不从心?”她掏出手机,调出一张希拉里的图片,“我和她一般大,人家还在干,我怎么就能退下来呢?”这张照片一直保存在她的手机里,那是她的榜样。在北京作短暂停留后,她又要远赴美国,协会里一堆事儿还需要她来打理,9月份大学里的孩子们还等着她去上课。一身都献给了包装事业,她停不下来了。

关于必胜印刷网
必胜网为印刷行业客户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专业内容的收集、新闻资讯的发布、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为行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等主导业务。
Copyright(c)2017 Bise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