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这样印报纸
不知不觉,我们的《南京日报》已经诞生六十周年了!
回想当时,南京日报的创办可谓白手起家:既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又没有印刷设备。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与关怀下,报社从市委、新华日报借调相关人员,组成了采编小组,集中在一间地下室办公;每天稿子编好后,再由专人骑自行车送到长江路一家印刷厂排版印刷。这家印刷厂的条件十分简陋,下雨时,排字工人手工操作,旁边还要请人帮忙撑伞;停电了,只能点上蜡烛来照明。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都是很积极的,一心想着出早报、出好报,早点把当天的新闻和市里的精神送到读者手中。
1957年,我们搬到了中山路4号,工作条件改善了,虽然地方仍然小,毕竟编排印在一幢大楼里,相互联系沟通也方便多了。
报社的第一任总编方连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同志,工作雷厉风行。她告诉我们:报社要用两条腿走路——编辑部编稿要紧跟党中央,做党的喉舌;经理部要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满足编辑部的需要。编辑部和经理部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尽管当年还在搞“反右”,但大家还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做好出版发行工作。
随着报纸办得有声有色,看南京日报的人也多了起来,发行量增加不少。这样一来,原有的那点办公面积和设备不能满足需要了。
不久,我们又搬到了中山路2号,这里地方大多了。我们购置了新的印刷轮转机、浇版机,用上了滚筒纸。因为印刷的机器安装在地下室,我们又安装了一台自制的土电梯,减轻了搬运滚筒纸的劳动强度。
之后由于纸张奇缺,南京日报停刊了,印刷厂由有关局代管,自负盈亏。我们“看家护院”,同时想方设法联系南京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承印一些重要资料及其他印刷业务,养精蓄锐,以待复刊。
“文革”开始了,“南京日报印刷厂”改为了“东方红印刷厂”,参与了社会上一些“派报”印刷,生产极不正常,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全厂上下才扬眉吐气,盼望着《南京日报》的复刊。
……
回首往事,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南京日报从原始的手工黑白印刷,一步步发展到现代化的电脑数控彩色出版。对于身在报社四十余年的一个老工人来说,回首过去的苦和累,心里只有一个字——“值”。
(作者为南京日报排版排字退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