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新时代的中国出版业需有新作为
1月11日,2018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京开幕。这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全国图书出版发行界举办的首次书业盛会,出版业如何以订货会为契机,深刻领会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展示全行业的精神风貌,近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就此接受了专访。
出版业走进高质量发展时代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你认为出版业应该做哪方面的努力?
柳斌杰:时代转换的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判断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转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同样也决定着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要求。出版业如何在新时代有所作为,我认为有四点特别重要:
第一,带头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前进方向和各项工作的总体布局,特别是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部署,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使命感,建设出版强国,把出版业作为民族复兴、文化强国的基础力量、先导力量来认识和谋划。
第二,新时代的核心是国家由“富起来”转变到“强起来”,需要国家有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治理、高质量的工作,所有行业都要上一个台阶,出版业当然也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由数量规模变到质量效益的轨道上,经济上要引领世界发展,政治上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文化上要站在世界多样文化的前列,民生上要让人民生活得幸福、有尊严,环境上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外交上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要出版业拿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出版物,阐述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解读中国方案、指导中国实践、传播中国智慧。这就是高质量的中国出版,这就是我们的新时代使命——拿出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精品力作来。
第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出版供给和引导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大众出版、个性化出版作为出版业发展的重点。为小众服务是出版的旧模式,科学、理论、学术出版都要提质增效。为大众服务要成为出版物供给的重点,13亿人民参加的全民阅读需要各种各样的优秀读物,永远是我国出版的大众市场,必须深入下去了解读者需求,策划出版选题,选择高水平作者,打造通俗出版的优秀作品。
第四,要深化出版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出版业,创新出版业态和形态,打造新技术出版平台,多样式推送出版精品内容。要调整产业结构,以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创造出版业的新优势。要坚持融合发展,把出版融入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民生事业中去,推动出版与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把优质文化资源盘活,为我国各项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当然,具体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和“十三五”规划都讲得很明确,出版业应当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出版业要抓好几个重头戏
问: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的第一年,出版业应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柳斌杰: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出版业的大年。我觉得出版业今年要抓好几个重头戏: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要继续推出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新征程方面的精品力作,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不断地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发展动力。出版业在思想理论传播方面有优势,应当全力做好解读性的图书出版,持续推进已经兴起的学习宣传高潮。
二是今年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要换届,新的领导机构要产生,新的法律要出台,机构要新调整,新的部署要展开。出版单位要早谋划早动手,配合做好政治建设方面的出版和宣传工作,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举措落到实处,推动依法治国全面提高水平。
三是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和国家将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诞生。这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机遇和新起点。出版业要深入发掘出版资源,把这一伟大历史进程记录好、总结好、传播好。
四是为深入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今年全党要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一次理想、信念、宗旨、思想、理论的综合性教育,涉及党史、文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等全面知识体系的支撑,出版界理所当然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去,搞好自身的学习教育,为全党深入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提供知识和精神的支持。这是今年出版配合大局的大事,要全力以赴,认真做好。这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出版业要善抓机遇多谋发展
问:你在去年说,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出版业将大有可为。你认为出版业将迎来哪些重要的发展机遇?业内应该如何抓住、利用好这些机会实现更好发展?
柳斌杰:新时代给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现在的问题是善抓机遇。比如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涉及整个学术、理论出版的繁荣发展,出版应该首当重任。
全党将要大规模开展理想、信念、道德、作风的建设和教育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通俗理论、思想修养、学习资料的出版将会大幅上升。
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变为现实,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水平都不同以往,要以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为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对出版各类产品的需要。
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要方式的高质量经济发展,要求全面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支撑大众创业创新,国内外科学技术出版已成出版重点。
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和民营文化企业准入放宽,使国有文化企业职工真正成为企业主人、民营书业企业活力迸发,都会使文化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激发更大的出版创造力。
融合发展的深入,使文化产业与新技术、新市场、新资本进一步结合,创造更多的出版新业态、新形态、新产品,文化产业的实力将会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出版的国际化正在加快,出版贸易、出版合作、跨国兼并重组、外向型出版企业本土化等都在强势推进,国际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好。
依法管理和文化政策的优化、版权保护的加强、公共图书馆法等实施,都给出版带来利好消息,良好的政策、法治环境将创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这些,我认为都是难得的机遇,出版界依此多谋发展:一是把党的决策转化为行业行动;二是抓住重点、敢于作为;三是把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小康实现、建党100周年这些重大节庆变成出版丰收年;四是利用公共服务开拓全民阅读市场(每人一本书就能新增13亿册);五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股份公司,让员工持股,增强内部活力;六是技术融合创造新型出版业。这些只要提早谋划、主动出击,必然大获全胜。
过去五年出版业成绩辉煌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回首这五年,我国出版业取得了哪些可圈可点的成就?
柳斌杰:十八大以来的5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出版业改革创新,继续前行,取得了辉煌成绩。简要说有9个方面:
一是坚持正确出版导向,主题出版更加突出,守住了先进思想文化阵地。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搞出版,50万种图书和30万种数字出版产品,满足了男女老少的阅读需要。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一批出版企业上市或二次创业,迅速壮大了出版实力,10余家集团上了百亿级,最好的到了500亿级。
四是把内容创新放在首位,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著作、科学著作和儿童图书,形成了新的出版亮点。
五是贯彻了“两个效益”统一的要求,形成了保障体系,出版单位取得了“两个丰收”。
六是坚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供给侧大有改善,对外中国故事、中国表达受众扩大。
七是融合发展逐步深入,新技术支撑的出版新业态、新形态已经超过半壁江山。
八是现代出版制度基本建立,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提高,企业文化和利益共同体正在发育。
九是出版政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环境总体良好,特色书店和多功能阅读空间越来越多。
这些都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值得珍惜。
解决真问题重在补短板
问: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你认为我国出版业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柳斌杰:中国出版规模之大,已稳居世界第一,但还是大而不强。新征程就是把出版大国变成出版强国,全部的焦点是如何“强起来”,这就是短板。
如何补短板,有几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一是内容不够强。没有创作出在全球同行中公认的顶级出版物,不能进入世界排行榜,也没有引领世界思想、文化、科技潮流的话语权。中国出版必须下决心站到世界真理、道义、文化、科学的制高点上,发挥中国智慧的引领作用。
二是企业不够强。我国出版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太分散,没有集中度,跨国出版能力弱,进不了世界出版企业前3名。必须下决心解决“小舢板”问题,打造“出版航母”,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大海大洋中竞争发展。
三是队伍不够强。随着老一代出版家离开岗位,中国出版的骨干队伍在减少。而年青一代面对市场诱惑大,最优秀的人才选择了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门类,不入出版行业。而外国,出版集团都是国际著名的大师大家管理、经营,学术出版都是世界一流科学家主持,有声望、有话语权,而中国出版企业领导人知名度、权威性无法匹配。所以,必须加强出版队伍建设,让一批文化大师、科学家、高端技术人才进入出版行业,带动和培养新人,发展新型出版产业。
四是渠道不够强。我们出版产业还是停留在写书、出书、卖书这个流程上,没有转变为“知识供应商”,不能多渠道推送出版的优质内容。好的内容到不了读者手中,互联网、手机推送的又多是没有品位的作品。所以,出版业的内容优势,一定要与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融合,让人民群众在新平台上也能阅读优秀作品,提升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养。这也是出版初心。
五是动力不够强。由于部分出版社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内部的创造活力没有激发出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差别,出版社内一些同志没有那种职业冲动和追求一流的激情,或者说没有投入全部精力,很多出版社的同志“在社里应付职业”“在民营书企干事业”,因为后者利益具体。所以,国有出版企业必须打造竞争性平台,调整分配政策,让有本事、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能作为。出版社的生产力就是人,人解放不了什么事也干不成。要调动积极性,还得让机制充满活力。
融合发展要有新突破
问: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出版业在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取得哪些显著成绩?如何继续创新出版业态、形态,促进出版内容、形式、技术、体制等方面快速融合?
柳斌杰:出版业在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有些进展,多数出版单位开发了数字出版产品,而数字出版企业也借助传统出版的资源发展自己。此外,图书销售与网络平台的融合也开拓了新市场,改进了服务。目前大多数还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少数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还很少。主要障碍是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改革不到位,难以进行资本、市场、技术、业态方面的深度融合;二是政策通道没打通,传统的基本是国有文化企业,新兴的都是市场培育的民营企业,在两股道上跑;三是人员身份受限制,公职人员和民营创业者很难做到不分彼此、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要真正深化融合发展,出版必须解决这三大障碍,改革现有的出版体制机制,实行混合所有制,打破国有、民营的身份限制,让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融合发展。至于内容、形式、技术问题都好解决。只要体制机制变了,这些难题就迎刃而解。
实际上,融合发展是一个倒逼改革的机制,关键还是要真改革,不改革融合发展不可能深入。条条框框限制很死,企业没有办法去融合。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是在出版改革上再求新突破,为融合发展创造体制条件。
出版走出去要改变方式
问:从选题策划到渠道构建,再到读者群体培养以及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出版如何才能做到全方位走出去,发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软实力?
柳斌杰:一要坚持中国立场,讲外国人愿意听的中国故事,选题要让外国人感兴趣。二是要用国际表达方式,让国际社会能读得懂、听得懂。三是要用版权贸易的方式,让外国出版社出版中国精品力作,那样才能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四是要让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在外国本土搞出版,跨国发展中国出版业,这样容易被外国读者接受。五是要多与跨国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用别人的品牌和渠道做中国的出版。六是要以市场化方式推介中国出版产品。对外国人来说,他买的书是要读的,送的书是很少有人读的。我认为以上这些做到了,中国出版才能真正走出去,才会有国际影响力。
让全民阅读享誉世界
问:你对全民阅读过去几年的工作如何评价?
柳斌杰:我们坚持10年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巨大成绩,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形式。国际机构来中国调查,认为遍布城乡的中国读书活动是最大的文化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版协都向各国介绍中国的做法。直接的成果有:一是全民阅读取得了法定地位,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二是国民阅读率逐年上升,13亿人进入了阅读大军,是从未有过的。三是城乡阅读条件大改观,10多亿册图书送到城乡居民家门口,电子阅读、卫星农家书屋解决了最边远山区的读书难。四是阅读使全民受益,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阅读水平有提升。
不过也有一些不足,比如阅读的指导、帮助还跟不上,对多数人由书上转到网上这个转变准备不足,引导工作要加强。
童书出版有亮点
问:目前出版领域,童书占比很大,据统计占总量四成或更高。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柳斌杰:首先是喜。城乡儿童成为读书的主体,也带动和影响了家长读书。有的家里购书成批量,读书全天候,真是家家书香。18岁前的孩子看电视、上网受到严格管制,唯有读书是满足需求,家长的一片苦心,也是对出版的信赖。
我国的少儿图书,这几年创新发展,细分市场,从零岁开始逐步分月、分年设计递进书目、课外读物质量水平越来越高,制作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
其次有忧。一是图书结构不合理,产业比例失衡;二是成人读书需求相对下降,网上花的时间多了;三是一些资质不够、水平不高的出版机构也追少儿童书,粗制滥造、质量不高的少儿出版物也出来了。一定要加强管理,给儿童提供健康的图书、环保的图书,绝不能污染儿童心灵。
订货会引领图书生产供给与阅读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北京图书订货会作为引领书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书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推动作用?
柳斌杰:订货会,一贯实行的是看样订货、看样采购,是产供销三方直接对接的机会。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有三大推动作用。
一是引领图书生产,通过市场对接检验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哪家出版机构的精品力作多、市场反应热烈,就说明它是瞄准市场、精准生产。别的出版机构也会以此提高自己的选题策划质量。此举对出版者是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
二是引领图书供应,各销售商通过看样订货,选准扩大供应的产品,然后让这些好书进入流通渠道,进入末端市场,既扩大了市场供应,也丰富了读者的阅读。
三是引领当年阅读新趋势,订货会上推荐的好书,很快都能形成阅读浪潮。阅读是个从众心理很强的活动,订货会好书信息一传出,当年的读书热点就转化为阅读新趋势,实际上就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
当然,我们的订货会不完全是交易会,还要主动宣传好书、展示好书,让读者了解和选择好书,使产供销各个环节通过市场与读者联系起来,这更有利于我们深化供给侧改革,做好图书精准供给、有效供给,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出版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