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包装企业跨界新能源,是求生之路还是增长新篇?
发表于:2025-09-26
近日,印刷装备制造商长荣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0元对价收购恩晖新能源持有的恩驰新能源100%股权。这一看似非常规的交易,实则反映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印刷包装企业正凭借各自优势,通过不同路径向新能源领域拓展:
技术/产业链延伸型
技术协同型转型是企业将自身在材料工艺、生产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直接应用到新能源材料生产的深度转型模式。这类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往往能快速确立行业地位。
恩捷股份是技术协同转型的典范。公司原主要从事烟标、无菌包装等业务,通过收购上海恩捷,将其在薄膜制备和精密涂布方面的核心技术应用到锂电池湿法隔膜领域,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的龙头企业。
紫江企业是这一模式的另一范例。作为国内领先的塑料软包巨头,公司将其在薄膜复合、精密涂布及质量控制方面的深厚功底,成功应用于锂电池铝塑膜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其铝塑膜业务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
东峰集团同样基于材料技术优势实现跨界。其前身东风股份在纸基包装材料领域积累的规模化生产与研发经验,为其进军新能源新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重点布局的锂电池铝塑膜、电池箔等产品,是其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功延伸。
客户协同型
客户协同型转型是企业利用与现有大客户建立的信任关系与服务经验,当其业务向新能源领域拓展时,主动跟进并提供配套产品与服务的稳健转型模式。
裕同科技是此模式的代表。作为消费电子包装龙头,公司紧随核心客户进入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设计和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不仅提供动力电池包装,更扩展至电池内部绝缘、导热、缓冲等功能性器件,实现了从包装服务商到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升级。
多元化探索型
此外,行业内也呈现出多元化探索的转型路径。
奥瑞金通过能力再造实现价值提升。这家金属包装企业将其在罐体结构设计、金属加工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延伸应用于储能电池结构件的研发制造,实现了传统优势在新领域的价值释放。
与奥瑞金的稳健延伸相比,顺灏股份的转型路径则有所不同。公司通过投资布局尝试转型的路径,从真空镀铝纸、烟标印刷等业务起步,通过直接投资和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切入锂离子电池业务,但目前该业务还处于市场开拓阶段,转型仍具挑战。
不同转型路径的选择,体现了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的战略考量。反观装备制造领域的长荣股份,其转型路径则结合了多种模式的特点。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苏长荣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切入光伏组件制造,这本身需要装备制造的技术底蕴。在制造端初具规模后,公司又展现出向产业链下游电站业务延伸的动向,旨在打通从生产到应用的价值链。
对于长荣股份这类装备制造企业而言,其转型既包含了对新增长点的探索,也体现了传统主业面临增长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预计会有更多印刷包装及装备制造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路径参与其中。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转型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基于自身禀赋,做出精准而坚定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