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亿元泰国建厂|大胜达的全球化布局与战略考量
发表于:2025-11-24包装商情
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603687)近期发布公告称,其"泰国包装纸箱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及股权架构调整,项目总投资额达1.88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公司正式开启海外产能布局。不过,在全球制造业迁移的大环境下,这一举措既被视作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探索,也引发了关于资金使用效益、海外运营风险及市场适配度等多方面的讨论。
募集资金转投海外,战略扩张进入实施阶段
公告显示,大胜达将原计划用于"纸浆模塑环保餐具智能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的1.75亿元未使用募集资金及相关利息,全部调整用于泰国新项目,以建设包装纸箱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大胜达科技发展(泰国)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登记,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海南大胜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9%,大胜达(香港)国际有限公司持股1%。备案文件表明,该项目的经营范围包括瓦楞纸及印刷包装制品的研发、生产与出口业务,备案有效期为两年。
从合规角度而言,此项投资已获得海南省商务厅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以及海南省发改委出具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项目总金额折合2586.57万美元,属于国家鼓励类轻工制造业境外投资项目。大胜达方面表示,该项目旨在"开拓东南亚包装市场,贴近海外客户,实现区域化生产与供应"。
东南亚布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泰国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东南亚纸包装市场规模已超过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6%,但市场竞争格局复杂,各国政策差异明显。与中国相比,泰国在土地、用工、通关、税收等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语言、文化及法律体系的融合难度较高。大胜达在公告中特别指出,该项目"存在管理、运营及市场风险,实际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从行业实践来看,中国包装企业"出海"已有先例。裕同科技、奥瑞金、宝钢包装等头部企业早已在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设立工厂,但普遍面临本地供应链成熟度低、成本回收周期长、政策不确定性等挑战。大胜达作为以纸箱、烟标、酒包为核心业务的中型企业,其海外项目投资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不低,能否在当地顺利完成建设、实现投产并形成盈利,仍需较长时间的检验。
财报表现良好,但增长动力受限
2025年前三季度,大胜达实现营业总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5.15%;归母净利润9092.58万元,同比增长9.92%;毛利率为19.17%、净利率为8.08%,均有小幅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2.57亿元,同比增长30.99%,显示出公司资金运转状况稳健。然而,从季度数据来看,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扣非净利润下降15.31%,利润增长的持续性受到质疑。
公司期间费用为1.73亿元,其中销售费用上升7.33%,财务费用增长8.71%,表明企业在拓展新业务和项目启动阶段面临较大的费用压力。同时,股东户数减少14.02%至1.81万户,反映出市场对其短期增长空间持谨慎态度。尽管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19.96%的较低水平,但海外项目建设必然会增加资本支出,后续现金流消耗问题不容忽视。
从"纸箱制造"到"全球布局",战略愿景与现实制约
大胜达的主营业务仍集中在纸箱纸板(收入占比55.26%)、烟标(25.19%)和酒包(13.41%)领域,客户主要集中于国内快消品及制造业企业。泰国项目若要实现产能转化,必须建立稳定的本地订单和跨国合作关系,这对于一家尚未形成全球客户基础的企业而言,并非易事。
从战略层面分析,此次海外布局的逻辑在于贴近东盟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分散原材料采购风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泰国包装市场虽然潜力较大,却早已聚集了日本、欧美及本地大型包装集团,市场竞争激烈。大胜达在海外尚无成熟的团队和供应链体系,管理半径扩大与文化融合难题或将成为其短期内面临的主要挑战。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的"差异" 在宏观层面,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鼓励具备技术和产能优势的制造业企业"有序开展境外布局",但政策同时强调"理性投资、风险可控"。对于纸包装这类高投入、低毛利行业而言,出海投资的成本回收期较长,投资收益率受原纸价格、运输费用及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从浙江省和海南省的地方政策来看,政府确实在推进企业"出海"备案便利化,但审批通过并不意味着项目具备经济可行性。对大胜达而言,如何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盈利,将是海外布局能否成功的关键。
理性扩张,审慎推进
总体而言,大胜达泰国项目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尝试,也是对公司资金和管理能力的双重考验。1.88亿元的投资规模对于一家年净利润不足亿元的企业来说,并非轻松负担。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产业逻辑,但短期内对业绩的贡献有限,反而会增加执行和运营风险。
在全球包装产业加速分工的背景下,中国中型企业的出海策略正从"跟随客户"向"主动布局"转变。然而,资本效率、跨国管理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将决定这类项目能否真正成为企业新的增长引擎。对于大胜达而言,如何平衡"走出去"的战略雄心与稳健经营的底线,或许比项目本身更值得关注。
